10733995_10201689935649602_951036243319390409_n  

說真的,在欣賞本次金馬所策劃楚浮專題之前,我對於楚浮的電影印象一直都只停留在《四百擊》跟《夏日之戀》,頂多再來個《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或是《槍殺鋼琴師》。但後面兩部其實內容我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幾乎形同於沒看過。而金馬影展今年精挑了八部楚浮的電影做經典重映:《四百擊》、《夏日之戀》、《野孩子》、《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巫山雲》、《鄰家女》、《日以作夜》、《最後地下鐵》。目前一路看下來,都還沒有讓我感到失望或是覺得無趣的作品。我突然發覺在法國新浪潮電影史上,原來楚浮某方面來說可以算是最平易近人的一個導演了,而且他同時也是個會自導自演的電影導演。但楚浮在銀幕上的鏡頭很低調,特寫鏡頭幾乎很少見,臉部容貌於我而言算是糢糊,但可以看出楚浮很有紳士味,身形清俊。在我很喜愛的《野孩子》一片當中,楚浮的醫生角色形象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穿著復古西裝禮服的樣子很是迷人。

 

而今晚欣賞的《日以作夜》,幾乎可說是楚浮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Day For Night,意指利用白天拍攝電影中的夜景,也暗示電影與真實人生的奇妙轉化。楚浮在片中直接就飾演一位電影導演,描寫他在執導一部電影當中,所遇到的許多酸甜苦辣的大小事。只見他周旋穿梭於製片、演員、設計創作伙伴、劇組工作人員、家屬、影迷及影評人之間,描繪出電影與人生的各種樣貌,以及藝術工作者的專業和創作力,並且穿插著生活和藝術的困頓與挫敗,還有電影人及圈外人價值觀迥異的矛盾之處。

 

話說這部超好看的呀!完全就有一種好像真的在看楚浮拍電影的感覺,電影裡頭導演的心聲,演員之間的對話,許許多多的拍片細節,一些影星們的軼事和笑料,讓我好像有一種一窺拍片現場的真實感。因此若是有幫忙過電影劇組拍過片的經驗的孩子們,看這部電影相信一定會很有感觸。難怪會有影評形容《日以作夜》為楚浮版的《八又二分之一》。於是我發現,熱愛電影的導演,一定都會想拍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而且從事電影相關的工作某方面來說其實是很辛苦的!因此做為電影工作者,一定要對電影很有愛,才能持續闖蕩在電影這塊江湖圈當中。

 

然後,不得不說,如果有機會的話,真的要好好看看楚浮的《日以作夜》。有趣,好看,而且平易近人。楚浮以一種簡單且真實的態度,來描寫他對電影的熱愛。其實談到楚浮,真的不要永遠都只提《四百擊》,或只講《夏日之戀》。我覺得楚浮的電影都有著一貫的精神與態度,關於執著、關於深情、關於愛、關於懸疑、關於童年、關於人性等等。但他的作品風格也是有許多面貌的,越是去挖掘、了解,就越能發覺楚浮的迷人之處。楚浮,身為法國新浪潮電影史這個重大傳奇裡的焦點神話,果然是名不虛傳,當之無愧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rray Liu 的頭像
    Murray Liu

    酸毛看電影 劉毛毛的電影筆記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