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克洛 Russell Ira Crowe 在《超危險駕駛》裡的角色形象跟表現,有一瞬間讓我想起了去年瓦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所主演的《小丑 JOKER》。
在電影《超危險駕駛》裡,患有所謂「路怒症」的男主角,只是因為女主角按了他幾聲喇叭,嗆了他幾聲,然後又白目地死都不肯道歉!於是男主角就這樣一路追殺女主角直到天涯海角。當然光看預告跟電影,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女主角衰到極點,歹年冬遇到了瘋子,同情之餘也只能說她活該。
羅素克洛 Russell Ira Crowe 在《超危險駕駛》裡的角色形象跟表現,有一瞬間讓我想起了去年瓦昆菲尼克斯 Joaquin Phoenix 所主演的《小丑 JOKER》。
在電影《超危險駕駛》裡,患有所謂「路怒症」的男主角,只是因為女主角按了他幾聲喇叭,嗆了他幾聲,然後又白目地死都不肯道歉!於是男主角就這樣一路追殺女主角直到天涯海角。當然光看預告跟電影,其實簡單來說就是女主角衰到極點,歹年冬遇到了瘋子,同情之餘也只能說她活該。
每次欣賞《 費里尼的剪貼簿 Intervista》,看到這一幕,總是忍不住掉眼淚。
當年費里尼帶著馬斯楚安尼 Marcello Mastroianni,一起去拜訪費里尼的電影《生活的甜蜜 La Dolce Vita》的女主角,瑞典女星 - 安妮塔艾格寶 Anita Ekberg。彼時距離《生活的甜蜜》上映的日子,已相隔了二十來年有。一開始安妮塔艾格寶不肯開門,安妮塔屋外所養的三隻巨型犬狂吠不已,整個充斥著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氛圍。
大銀幕朝聖已故的日本動畫大師 - 今敏導演1997年一鳴驚人的處女作: 《藍色恐懼 PERFECT BLUE》 。
到現在都還記得當初頭一次欣賞《藍色恐懼》時的記憶。短短不到一個半小時的片長,但卻像是沉入惡夢裡似的,總覺得時間過了好久好久,想醒卻醒不過來。尤其是那種內心壓抑著某種細微的恐懼的感覺,打從電影開始沒多久,就一直如影隨形地跟著。整部電影的觀影情緒一直都很緊繃,心情很少放鬆過。
還記得當初頭一次看這部動畫,就已是非常地喜歡。即便當時有一派的書迷對於宮崎駿所改編的動畫版本非常地有意見,引經據典猛烈地批判抨擊。再加上《霍爾的移動城堡》是接在《神隱少女》之後所推出的作品,以成就論,霍爾出現的時間點其實很吃虧。
但這一切仍是無損我對於霍爾的喜愛。多年過去了,本來以為這樣的愛應該不會再多增加了,但沒想到如今看來,卻是越看越愛。也許是當年某些不太懂的地方,現在懂了許多。人到了一個會懷舊的年紀,開始就會懂得體會木村拓哉配音的樂趣(笑)。知道蘇菲的聖母外掛幾乎是開到了趨近無限大的數值,但也因此就看出了蘇菲的溫柔與堅持。
看完《鬼怪屋》之後的第一個念頭是:「我到底看了什麼?」如果不是在座椅不舒服,冷氣很冷的中山堂看這部電影,我會以為我是在看金馬奇幻影展,而不是台北電影節。
而且傳聞所說的一點都沒錯!《鬼怪屋》確實是擔得起「經典CULT片」的封號,1977年的電影,日本大林宣彥導演的處女作。電影中的特效在今天看來也許很廉價,但若是帶入電影問世的年代,會突然驚覺這部片子似乎有點前衛,而且是玩的很狂的那種前衛。
再次朝聖大友克洋的動畫神作《阿基拉 AKIRA》。
1988年問世的《阿基拉》,是日本動畫的里程碑。32年前的動畫作品,不但成功預言2020東京奧運,更是經典的「賽博龐克 Cyberpunk」代表作。電影總製作成本高達十億日圓,在一切尚未電腦化的年代,靠著至今已經看不到的手繪賽璐璐技術,製作出非常細膩的場景描繪與流暢動作。
其實想分享張震所主演的《繡春刀》這系列的電影作品已經很久了,認真地覺得《繡春刀》是我近年來所看過的很好看的古裝動作片!而張震出道多年,拍了這麼多部作品,我個人認為他在《繡春刀》裡所飾演的錦衣衛「沈煉」一角,也是他目前為止最帥氣的演出!
《繡春刀》在第一集裡頭,以明朝崇禎皇帝初登基時為背境,描述盧劍星(王千源)沈煉(張震),靳一川(李東學)這三個錦衣衛結拜兄弟奉命追殺至鳳陽守靈途中的前東廠大太監魏忠賢(金士傑)。但在追捕過程當中,卻因為一念之差,徹底改變了兄弟三人的命運,最終導致了不可逆轉的悲劇後果。
真的愛死影集《追殺夏娃》裡頭,飾演有著精神分裂傾向的神經病女殺手的英國女演員:茱蒂康默 Jodie Comer。
茱蒂康默所詮釋的 Villanelle 這個女殺手的角色,集合了帥氣、美麗、狂妄、天真、可愛與任性於一身。而且心思縝密智商過人,殺人手法簡單俐落且手段兇殘,但內在心靈卻又帶著缺憾與脆弱。茱蒂康默的表現實在是太精彩了!這個讓人無法捉摸,看起來好像很正常,穿著很時尚,但其實骨子裡頭是個不折不扣的神經變態女殺手。你永遠猜不到她下一步可能會做甚麼?就像是內斂版的小丑女,有著更加驚心動魄的猖狂,她的愛是有毒的,標準的危險情人,一種英式風格的神經病發的代表作。
入手了全台唯一的旗艦大廳場,在日新威秀的IMAX影廳恭迎拉斯馮提爾 Lars von Trier 與碧玉 Bjork 合作的《在黑暗中漫舞》20週年回歸(同時獲得了《在黑暗中漫舞》電影紀念資料夾一份),幾乎也可以在我人生的觀影經驗當中記下輝煌的一筆了。
在IMAX影廳欣賞《在黑暗中漫舞》,全片八大段的歌舞橋段,只要碧玉一開口歌唱,我全身必定會起雞皮疙瘩!超大銀幕的視覺與聽覺效果很強烈,是說我打從十七歲時開始聽碧玉的歌,青少年時期極度迷戀碧玉的音樂,中間甚至還在舊金山聽過碧玉的演唱會。但如此震撼的雞皮疙瘩感,恐怕也只有拉斯馮提爾能逼出碧玉天籟般的歌聲當中,那種極端的反差情境與情緒。要說《在黑暗中漫舞》一片的本體是碧玉,一點也不為過(畢竟連本片的音樂歌曲也全都是由碧玉譜寫的呢)。
簡單地記錄一下欣賞完《燃燒女子的畫像》的小小感想。
很喜歡《燃燒女子的畫像》的結局,很少有如此沒有結果的戀情,但卻讓人覺得感動。那真的就是一種肉體無法相守,但心靈卻永恆依存的體現。尤其是瑪麗安,以戀情無法得到結果的孩子們而言,她某方面來說是幸福的。瑪麗安看到了艾洛伊茲給她的,只有她們倆才知道的愛情密語,甚至親眼目睹了艾洛伊茲因為極度思念她而情緒複雜的面容。反而是艾洛伊茲終身得守在一個她無心嚮往的婚姻裡,錦衣玉食但卻靈魂枯萎。
欣賞4K數位修復的電影《海上花》的心情其實很複雜,觀影的過程當中,我總是不斷地把眼前所看到的清楚瑰麗的畫面,拿來與記憶中那泛著昏黃燭光的朦朧光暈的景象做比較。
一方面感嘆於修復過的電影畫面是如此地清晰明亮,從演員們身上所穿戴的服裝髮飾,到室內的復古的桌椅道具,甚至是桌上擺出來的飯菜食物所冒出的熱騰騰的蒸氣,都能清楚地看見。但我同時卻又非常地懷念當年所看到的,那以膠捲呈現,泛著朦朧曖昧光暈的海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