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84_2831386363229_795839289_n  

關於這部電影的原生背景,在我目前所有的觀影經驗來說,算是個挺特別的存在。本片的導演:魯斯蘭朴(Ruslan Pak),是出生於烏茲別克的第四代朝鮮移民。所以他擁有烏茲別克的名字,還有韓國的姓氏。他本身會說俄文、英文,當然還有韓文。而根據導演所口述介紹(導演有來台參予映後座談),以及電影片中所描述的主角的生長背景:在烏茲別克,韓國人口是少數民族,算是弱勢的存在。也因此就像是一般台灣留學生到了美國舊金山等地念書的情況相類似,在烏茲別克當地,韓國人不論做任何的事情,總是成群結隊地像是有一個聯絡網似的團結進行,換句話說就是有著某種很強烈的向心力。而本片故事中的主人翁的成長的背景,以及所面對到的一些生活情況,也都是導演根據自己身邊認識的友人的真實經驗所加以改編運用。

電影一開始,就聽到男主角訴說著一個理想:關於他心目中所想望的那塊流著蜂蜜與牛奶的應許之地。在這之後,我們看到了男主角跟著一票哥兒們四處鬼混,一路混到自己的兄弟出了人命,才想到要浪子回頭。後來男主角當上了警察,負責緝毒的工作,還抓到當年殺了自己兄弟的兇手。但最後又發現自己辛苦抓來的毒販卻因為買通上司,因而被長官下令不許再追查。於是男主角失望之餘辭去了警察的工作,開始了他向下沉淪的人生之旅。在墮落的過程當中,毒品也一直與他脫不了關係。而在渾渾噩噩的日子裡,他遇到了過去的友人,同時也想起了死去的哥兒們。然而舉目四望,夢想中的應許之地,卻連個影子都還沒能見到。

而也許真的是所謂的處女作都有著一股儲備已久,就等著蓄勢待發的爆炸能量。又或者是因為韓國人血液裡頭有著那身為北方人天生強勢的民族性的關係。電影中的主角即使在最墮落無奈的時刻,也是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不肯認輸低頭的陰鬱漂浪氣息。表面上似乎是被命運拖著跑,但男主角的一舉一動卻又明顯地表現出對抗與渴求的氣勢。而那樣子滄桑的光景,總使你曾經在其他的電影當中看到過相類似的角色。但身為漂泊在異鄉的少數族群的朝鮮人,即便也說著俄語,可是自身的存在卻始終都透著一種格格不入的突兀感。也因此所謂的「應許之地」,相對來說就是「家」的象徵,也對應著男主角所嚮往追求的人生目標。

在電影的最後,當男主角抱著在友人家中找到的成袋的毒品,準備丟到海裡銷毀時,友人在電話的另一頭大聲地喊到:「不要做傻事,有了它,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應許之地的地上王國!」對於這句台詞,我感觸良多。當最後銀幕全黑,只剩下袋子的窸穌聲,即使沒有拍出來,但想當然最後男主角一定還是把毒品給丟棄了。影片至此結束。末了,男主角所追求的應許之地並沒有出現,但在跌跌撞撞的旅程當中,最終卻還是堅持著心中的正道。路走歪了沒關係,那就努力地再走回正途吧。

在男主角最後無奈的眼神與身影中,我似乎看到了這樣子的信念。

(2012.07.03 - 台北電影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