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台北電影節 2012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02641_2864949322282_1587617433_n  

芬妮與亞歷山大:柏格曼導演的封卷之作。但卻是我人生所看的第一部柏格曼的作品(是滴,我對柏格曼非常地陌生,即使我跟費里尼很熟(笑))。影評的介紹有說到這是一部 " 開啟認識大師之作的指引性電影 ",對於這樣子的巧合,我只能說我挑影展片的眼光總是很幸運地時常壓對了寶,劃到精彩之作。

說實話,光是這電影裡頭所透露出的死亡議題,在某些時候所表現出的神秘超自然的魔幻寫實手法,還有對於人性當中的醜陋面所帶有著的包容與體諒,我就覺得這導演的其他作品,我應該是會很有興趣。而且看來這片子似乎也的確是有把這柏格曼導演所喜好訴說的主題給徹底地介紹了一番。其他的電影沒看之前,我不敢先說喜歡。但這部芬妮與亞歷山大,我卻是好愛!第一部的柏格曼電影初體驗,看完有一種好滿足的愉悅感。我好開心跟柏格曼導演的交流是有著這麼一個美好開始。

基本上對我而言,其實 " 芬妮與亞歷山大 " 某方面來講也算是一種苦澀的成長系列電影。我對亞歷山大質疑上帝與人生的叛逆與恐懼的神情,印象非常深刻。這張劇照的這一幕的眼神,是我最喜歡,也覺得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鏡頭。而當電影的最後,看似一切事情都已塵埃落定,好似準備開始有個幸福的HAPPY ENDIND。但先前曾經給亞歷山大帶來虐待與困擾的繼父牧師的鬼魂,卻在此時出現,並放話要糾纏亞歷山大一輩子。如果說這部電影是柏格曼半自傳性的寫照,那這樣子的結局根本就明顯地暗示著導演在本質上有著某種黑暗面,是他所想創造並傳達的動力與因素的來源。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6853_2843193178392_1064979741_n  

電影一開始的畫面,跟人物介紹的手法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賽巴跟她的母親兩個人在餐廳的桌子上相對無言,賽巴極度哀怨的臉部特寫讓人看了覺得好心疼(此時左下角的字幕悄悄地打上了Sebastian)。而母親那頭是一臉的悲戚無奈(右下角這會兒則是浮現了Eva)。在這如此沉默的時刻,你的心中還真的只會有一個疑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賽巴怎麼了?

其實這片的故事很簡單,十五歲的少年賽巴,在學校總是被同學們霸凌排擠,自己的母親又有酗酒的毛病。父親早就過世,因為家中的經濟環境不好,母親閒來沒事就會抱怨東抱怨西,甚至怪罪賽巴的出生阻斷了她的人生未來!而關於這類型的慘綠少年成長圖像心酸血淚史的電影作品,說來也是一抓一大把。這些孩子們除了要面對冷酷不討喜的校園生態,回到家中,自己的父母家人通常也無法適度地給予該有的溫暖與支持。因此主角們總是被迫快速地長大,他們的眉宇之間除了透露出早熟的味道之外,不安、寂寞、憤怒、失落等等滄桑孤寂的情感也充斥在他們的雙眼當中。於是這些孩子們都擁有一張讓人印象深刻的蒼白面孔(說來這類型的青少年成長電影也總是愛用孩子的臉部特寫做為電影海報),而且每一個孩子都讓你感覺到極為類似地似曾相識。因而在你心中,你也會逐漸地興起某種心疼與保護慾。簡單來說,若你是個有良心的大人,你就會默默地告訴自己: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擁有這樣子一張悲傷早熟的臉蛋。

而「賽巴怎麼了」,同時也是一個關於離別的故事。伊朗籍的導演巴巴克納加菲(Babak Najafi)在瑞典戲劇學院主修紀錄片,因此導演使用寫實的手法來關注在瑞典這樣子一個社會福利制度很完整的國家其社會底層的人物百態。所以在電影的鏡頭方面,帶著點手持攝影機的搖晃感是最明顯可見的一個特色。尾隨主角之後快速跟拍的鏡頭也是個實際的觀點。還有宛若在掃視觀察著周遭人物臉上神情的視角等等。而在我的感覺當中,這確實也是一部很瑞典風格的電影作品,它能打敗 「阿蒙正傳」(Simple Simon),拿下瑞典金甲蟲獎,其實說實話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另外在觀看的過程中,這片子也讓我的腦海在當下閃過很多電影大師的名字(其中最先出現的就是肯洛區)。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83085_2834397758512_1338113873_n  

電影開演之前,影展的策展兼主持人塗翔文就告訴我們:這片的導演John Winter對於入圍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其實感到很不好意思。雖然本片確實是他的擔任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篇作品,但他早已經是個頗具知名度的電視製作人跟電影製片了。而導演在電影開始之前跟觀眾打招呼的時候(導演有來台參加映後座談),便表明很歡迎觀眾來跟他辯論及探討所有你想聊的關於影片中所提到的議題跟論點。而就在我腦袋裡還在想著,怎麼又來了一位思想獨特且具反骨意識的大叔導演時,在電影開演不到五分鐘,我馬上就感受到導演身為電視製作人所鍛鍊出來的吸引人們視線跟話題的功力。

這片子訴說的是一個紀錄片導演,邀請了一位妓女:安姬,受訪討論她身為性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在訪問中,安姬逐漸地聊到關於她工作的內容、感情的處理態度,以及家庭的關係等等。可是在談論的過程裡,安姬對於導演所提出的尖銳的問題開始感到不悅。因此跟導演產生了針鋒相對的激辯。而對話的內容,和安姬所述說的關於性的一切,所有的焦點都聚集在男女對於性方面的思維上的差異,且還有濃濃的女性主義跟自主權的味道在裡頭。而關於安姬這個性工作者的角色,導演很聰明的找來了八位不同年齡、性格跟種族的女演員,來詮釋多面向的安姬一角。當安姬的情緒、性格還有話題開始轉換的時候,安姬一角就會慢慢地切換到另外一個不同的演員身上。

也因此整部片子可以分成大約八段不同的旅程,其中包括了安姬跟導演的衝突、磨和、轉好、再度衝突等情緒節奏的起承轉合。而在攝影的鏡頭方面,因片中的紀錄片導演採用多機攝影,黑白畫面,從各個角度捕捉安姬的表情跟肢體語言,所以在畫面上時常有切割成四大塊的分鏡模式出現,另外像是眼神,嘴唇、胸部、大腿,臀部、高跟鞋等等特別強調女性性徵跟特徵的特寫鏡頭也不時出現。而這八位女演員除了精準的表現出每段旅程中安姬當下的性格與情緒,整體看下來,關於影片連貫性的部分也很完美。你只會享受於每一位女演員完美的詮釋演出,而不會干擾到你對安姬ㄧ角的認同與解讀。另外本片雖然是類似紀錄片式的拍片手法,但卻有著濃厚的劇場般的戲劇效果。可能是因為單一的場景的關係,再加上八位女演員的口白、神情跟演技實在是太有某種臨場感。但因不停的切換鏡頭,女演員也交錯替換,也因而造成了某種疏離的感覺。不過卻也豐富了單一場景跟單一演員可能會造成的畫面單調跟無趣的後果。因此我覺得導演真的是知道如何吸引觀眾的目光,雖然是電影處女作,但在劇本跟拍攝手法上卻都顯得有股老練的感覺。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6084_2831386363229_795839289_n  

關於這部電影的原生背景,在我目前所有的觀影經驗來說,算是個挺特別的存在。本片的導演:魯斯蘭朴(Ruslan Pak),是出生於烏茲別克的第四代朝鮮移民。所以他擁有烏茲別克的名字,還有韓國的姓氏。他本身會說俄文、英文,當然還有韓文。而根據導演所口述介紹(導演有來台參予映後座談),以及電影片中所描述的主角的生長背景:在烏茲別克,韓國人口是少數民族,算是弱勢的存在。也因此就像是一般台灣留學生到了美國舊金山等地念書的情況相類似,在烏茲別克當地,韓國人不論做任何的事情,總是成群結隊地像是有一個聯絡網似的團結進行,換句話說就是有著某種很強烈的向心力。而本片故事中的主人翁的成長的背景,以及所面對到的一些生活情況,也都是導演根據自己身邊認識的友人的真實經驗所加以改編運用。

電影一開始,就聽到男主角訴說著一個理想:關於他心目中所想望的那塊流著蜂蜜與牛奶的應許之地。在這之後,我們看到了男主角跟著一票哥兒們四處鬼混,一路混到自己的兄弟出了人命,才想到要浪子回頭。後來男主角當上了警察,負責緝毒的工作,還抓到當年殺了自己兄弟的兇手。但最後又發現自己辛苦抓來的毒販卻因為買通上司,因而被長官下令不許再追查。於是男主角失望之餘辭去了警察的工作,開始了他向下沉淪的人生之旅。在墮落的過程當中,毒品也一直與他脫不了關係。而在渾渾噩噩的日子裡,他遇到了過去的友人,同時也想起了死去的哥兒們。然而舉目四望,夢想中的應許之地,卻連個影子都還沒能見到。

而也許真的是所謂的處女作都有著一股儲備已久,就等著蓄勢待發的爆炸能量。又或者是因為韓國人血液裡頭有著那身為北方人天生強勢的民族性的關係。電影中的主角即使在最墮落無奈的時刻,也是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不肯認輸低頭的陰鬱漂浪氣息。表面上似乎是被命運拖著跑,但男主角的一舉一動卻又明顯地表現出對抗與渴求的氣勢。而那樣子滄桑的光景,總使你曾經在其他的電影當中看到過相類似的角色。但身為漂泊在異鄉的少數族群的朝鮮人,即便也說著俄語,可是自身的存在卻始終都透著一種格格不入的突兀感。也因此所謂的「應許之地」,相對來說就是「家」的象徵,也對應著男主角所嚮往追求的人生目標。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79127_2827969157801_235806355_n  

要說這片子最讓人感到驚艷與著迷的部分,就是那極盡冷調的超現實末日世界觀吧?那同時也是吸引我選擇觀看這部電影最主要的一個理由:只要是關於末日議題的探討與風格的呈現,我總是很難克制自己不去看個究竟。到底在這些電影導演的眼中,末日的盡頭會是個甚麼樣的光景?而當一切頹廢、失序、混亂、蒼白到達了一個極致,似乎總是會有某種超乎人們所能想像的美感突顯,並且爆發出來。

而本片的末日美學也來到了一個經典的層次。每一個電影的鏡頭與畫面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張很具戲劇張力跟感染力的攝影作品。而這些獨特的看似寫實,但又卻帶著點超現實味道的室內外場景,也都是由導演一一費工搭景所搭出來的。一個場景就是一個鏡頭,鏡頭也不移動,就像觀看劇場的舞台劇一般。但卻沒有太多你親臨劇場所能感受到的生命力,一切就是很冷淡莫然地冷眼旁觀。劇中的人物也都慘白著一張,如同行屍走肉般的不以為然。而在這悲涼無奈的悲慘世界裡,經濟體制大崩潰,人民集體上街抗議並且逃亡。街道上的車輛塞的無邊無際,人們被無預警地裁員,在街上被攻擊,魔術師差點把自願上台的觀眾切成兩半。為了保險金而放火燒了自己的公司,把小女孩推下山當祭品獻祭以解決金融危機。搭捷運的時候,身邊的乘客也會突然集體唱起歌劇。一切的一切都顯得荒謬無比,但卻又令人忍不住莞爾地笑出聲來。好一個用超越現實的手法,來諷刺描繪關於生存的背後那極度寫實的人生真相。

在觀看這片子的同時,我突然想起了拉斯馮提爾的電影「驚悚末日」:一樣是訴說著關於毀滅的警世預言,一樣是擁有許多可成為美麗獨特的攝影作品的鏡頭充斥著每個畫面。拉斯馮提爾說自己的末日電影其實是一部喜劇。而本片的導演洛伊安德森,則是利用了具幽默感的荒謬手法來呈現末日的議題。而在電影開演之前,因導演不客前來,所以特地錄製了約五分鐘問候台灣觀眾的短片。只見導演風趣健談地訴說著自己下一部新片一定會前進坎城影展的野望,還有那莫名其妙一定非要三個僕人趴在地上當人肉階梯並踩踏而過才肯下馬的公爵。喔對了,這同時還會是一部時下最夯的穿越劇,從古穿到今,看來絕對會比「穿越時空愛上你」裡頭的休傑克曼還要誇張的假掰(笑)。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92413_2830284655687_1482043280_n  

不管是中文,或者是英文的翻譯片名,其實都很貼切。兒子因為發現老爸寫給妓女的一封情書,但上頭所屬名寄情的幻想對象竟然就是自己的親妹妹!於是原本平靜的家庭立即掀起了一場人倫風暴。

這樣子的劇情設定乍聽之下,故事的情節若想要給它弄的很狗血,其實是可以輕易辦到的。可這片子的基調基本上是低調的,節奏是緩慢的,許多的情緒都是在檯面下隱隱地浮動,有一種刻意壓抑的味道。就好比本故事中的大叔,身為被倫理道德以及家人所千夫指責的對象,對於女兒的迷戀,其實也就僅止於腦袋裡的幻想,他事實上甚麼也沒做。大叔有一間獨立在主屋之外的小工作室,那是屬於他自個兒的小天地。他每天都會在那裡做著木工的工作,把玩自己所收藏的女兒小時候的兒時照片,半夜沒事對著女兒的照片打手槍是必備的儀式。更別說大叔還有專屬於自己跟女兒之間的秘密主題曲。而這一切的一切,最甜蜜苦澀的愛戀,最不能為人道知的祕密。就在餐桌上一瞬間被掀了開來,因此大叔逃離了家人的身邊,想盡辦法要讓自己被徹底地懲罰。而就在大叔在外遊蕩尋找他的救贖的同時,家中的老婆跟兒女也正在咀嚼消化這件事實所帶來的衝擊。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51069_2717457475078_117800026_n  

心情好的時候要看電影,心情不好的時候,更是要看!所以如果哪一天,我連電影都不想再看的時候,那我的人生也就差不多可以結束掉了。


晚上的時候為了等妹子的受洗影片上傳,等了二個小時,結果FB就是不肯合作。但兩個小時過去了,我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的片單反而就這樣默默地排好了。還算是有所收穫。" 瑞典(斯德哥爾摩) " 這都市的主題片單實在是太過強大!完全不會輸給去年我很愛的 " 倫敦 " 。本來還想說夏天真的是太熱,對我來說在這季節趕影展實在是很傷我的身心。因此原本只想說看個20部就好,不過人生就是一直在做選擇與取捨,而說真的要我割捨掉電影實在是好難。因此牙一咬,30部就這樣子給它排下去了!雖然還是不夠劃掉所有我想看的片子,但這樣子的結果我很滿意。應該說,30部就是我看影展的基本片數。我想逃也逃避不了。以前還會覺得隨著年齡的增長,也許我趕影展最後會變成有錢但沒體力跟時間看。但我錯了,味口越養越大,當你習慣把所有你心愛的,你好想好想看的片子,能看的全都看盡時,那你就不會甘願只為了一時的安逸,而放棄讓你心靈成長的機會與時刻。

而且即使再不願意承認,看電影從根本上本來就是一個人的體驗。只能先獨自體驗,而後再努力地與人分享,或是分享給別人。在戲院裡頭,每個人都是一個個燃燒的小宇宙,雖然孤獨,但卻各自發光。而明天,我將繼續燃燒我的小宇宙在三部我期待很久的電影上面。很多時候,你無法去控制跟掌握你人生當中的一切,但電影這東西,只要你有心,它就會跟著你一輩子,不用擔心隨時會失去。

 

Murray L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